長期的抑鬱情緒會改變我們大腦的結構與功能。那麼,這些改變是否是可逆的呢?
實驗研究發現,重症抑鬱症在經過藥物治療後,大腦的功能模式可以漸漸的恢復。一些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的海馬等腦區可能會存在萎縮的現象 (Koolschijn et al., 2009; Videbech & Ravnkilde, 2004)。還有研究發現,接受積極治療的抑鬱症患者的杏仁核體積會增大,而完全沒有接受過任何治療的抑鬱症患者的杏仁核體積顯著縮小(Hamilton et al., 2008)。
研究顯示,多個研究的一致性結果揭示,抑鬱症患者的尾狀核在處理獎賞信號時,大腦活動顯著降低(Keren et al., 2018)。
重症抑鬱症患者在醫院積極接受治療是可以穩定病情、並逐漸恢復健康生活的。然而,康復的重症抑鬱症患者很容易再復發。統計數據顯示,首發抑鬱症之後,抑鬱症再次復發的概率高達 50% (Zhou et al., 2023)。為什麼抑鬱症康復之後,再次復發的概率會這麼高呢?
堅持藥物治療是可以幫助我們穩定情緒狀態、控制病情的。不過,有時候我們也會受藥物治療帶來的副作用的困擾。此外,藥物治療也無法教會我們如何去面對自己的生活、如何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藥物治療的同時輔助進行心理治療,是最理想的抑鬱症治療方法。不過,經濟資源原因使得相關心理輔導資源的配備還存在比較大的完善空間。而許多有效的心理療愈方法,也因為其作用機制尚未被了解清楚而未被整合到便捷的醫療資源裡。
抑鬱症身心療癒(悅納自我)公益研究項目所關注的,就是靜觀(正念)、冥想、放鬆訓練以及自我覺察這些方法。
抑鬱情緒的出現和我們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生活的挑戰很多,我們不可避免的會遇到許多困難,也會遭遇許多不好的負面情緒。我們恐懼、害怕、無奈、無助,我們像沉入水中卻又不會游泳那樣感到窒息。當這些負面情緒向我們襲來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
當我們的抑鬱症狀嚴重的時候,藥物治療可以有效幫助我們恢復平靜。而如果自己已經從抑鬱症中康復或病情處於穩定期間的話,同時輔以心理治療或身心療愈是很好的選擇。通過心理治療或身心療愈,我們可以學習如何處理和排解自己的負面情緒,避免悲傷與無助淹沒自己。
研究表明,靜觀(正念)、冥想和自我覺察的技巧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防止抑鬱症的復發,同時也會幫助我們通過學習和練習增強對自己的負面情緒的覺察與認知,幫助我們收穫更平和寧靜的生活。這些方法已經被許許多多的研究報告可以幫助康復的抑鬱症患者防止抑鬱症的再次復發。其中,基於靜觀(正念)的認知療法就是為了幫助抑鬱症患者而出現的。這一方法已經幫助了很多的課程和工作坊參與者。
Owen:電話:(+853) 6669 4290; 微信:Owen1761;
電郵:yc17663@um.edu.mo);
Natalia:電郵:mc36434@um.edu.mo.